谈点城市行不(二)
于是,我们的团队"高目"启动了"城市填空"计划,就是在上海中心城寻找低效的地块,诸如待搬迁和整合的市政设施用地、规划中常见的街角低效绿地、大型公交总站用地、高架立交周边的防护绿地、近郊地铁未上盖用地,甚至一些大型马路的中央绿化带用地。利用我们政府特有的权力架构,将原有粗放管理的"浪费"土地变成现在的"存量"土地,有了这个存量的填空利用,一些资本流和人流的流动就有了"华容道"游戏般变换的可能。
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以华山路1100弄和曹家堰路网球场作为研究的第一个案例。
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设想——就是把曹家堰里三片网球场立体设计(只要构筑物高度不超过24米),释放出的小块土地上保守的设计可以提供数十套小户型住宅,而刚好可以置换1100弄那七十二家房客,由政府(我假设是新长宁集团)征收1100弄后,恢复独栋老洋房整体更新。老居民既没有离开熟悉的地区,体育局也可以通过和新长宁集团的合作(这是一个常规假定程序),来取得土地的回报和房屋的回报。作为政府方,这种名利双收也不用自己掏腰包的事情,当然乐见其成,而带来这些的前提就是从粗放的土地政策转化为精细化的寻找和发掘以前的漫不经心。
|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