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点城市行不(二)
曹家堰路也是一个很有趣的路,它准确的名字是华山路1038弄,而"三天"酒吧的门牌号依然是华山路1038弄183号,而我曾经开玩笑说应该是"曹家堰路一号"才对。我猜是旧上海和改革开放前的时候没有这条路,随着房地产的介入才产生的。那时候的土地出让和规划管控都比较落后,一些早期的毛地出让的高档小区在这些成片的老洋房区拔地而起之后,规划部门一般就把一些"主弄"变成规划辅路来解决小区出行问题,再后来变为正式的城市道路,所以就会出现门牌号还是华山路的而路名则是曹家堰路的情况。道理很简单,一边是房管局管,一边是规划局和交通委管。
后来我曾经跟一些90年代初在同济附近的"部落人酒吧"混迹的老哥们说起这个三天酒吧时,他们告诉我,当时上海的两个摇滚圣地就是"部落人"和"三天"。"部落人"是圣地这个不假,那圣地到什么程度呢?我身边有一大群哥们的老婆都是在部落人认识的,当然他们后来大部分都离婚了。在我熟知的"部落人"酒吧故事中就充斥着分手、泪水、乱来、离婚、爱情和鲜血的成分,也代表了九十年代后半段的一段中国版的"垮掉的一代"的青春。我听到"三天"也有这么高的历史地位后,似乎也依稀的想起了些什么,似乎以前确实听到过,记忆被点拨之后忽然翻起。
|
上一页 |
下一页 |